- 积分
- 3523
UID2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分享
精华
积分3523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13-4-16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卖家信用
买家信用
听众
收听
性别保密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摘要:传统观点认为,诸葛亮“五月渡泸”在金沙江流域,“七擒孟获”在云南境内,这和《三国志》及《三国志注》是相左的。《三国志注》所注“泸水”当在今广西境内。研究者依此顺藤摸瓜,在以靖州县为中心的湘黔桂边境区域发现大量诸葛桥、诸葛洞、诸葛井、诸葛行军鼓等诸葛南征遗迹和孟获墓、孟获屋场、孟公庙等孟获文化遗迹;同时发现《三国演义》所述诸葛南征所遇“银坑洞”等地理风物与靖州实况惊人吻合。现有证据表明,湖南靖州最有可能是孟获故里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迹地。
关键词:七擒孟获、孟获故里、靖州、五月渡泸、三国志。
诸葛亮《出师表》提到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南中四郡,是其接受刘备“托孤”后经略蜀汉的重要功绩。《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七擒孟获”,说的正是诸葛亮平定南中时发生的事情。关于七擒孟获的地点,学术界权威观点认为在今云南境内。笔者多年潜心研究发现,“云南说”存在诸多疑点,同时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如果诸葛亮“七擒孟获”真有其事,其地点最大可能在湖南靖州。
“七擒孟获”在云南不靠谱
“云南说”权威资料最早见南明《滇南纪略》,其卷五《绩略》载:“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赵州定西岭;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此后,研究“七擒孟获”的文章大多没有超出云南省范围,只是在进军路线和“五月渡泸”地点等枝节问题上存在争论,具体大致有“西路说”和“东路说”之争。“东路说”认为,诸葛亮从成都出发先南向入云南,再西向北转、经宝山、丽江折回四川,认为“五月渡泸”的“泸水”即四川与云南的分界河金沙江;“西路说”与之相反,认为是先西向入云南,再由北而南、由西而东,认为所渡“泸水”即金沙江支流雅砻江(一说怒江)。大多教科书(如重庆师范学院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释《出师表》)采纳了“东路说”。
对几成定论的“云南说”笔者却心存迷惑。在提出质疑之前,先耐心看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是怎么说的。
陈寿《三国志》所言的“南中四郡”即永昌郡(今云南西北部)、越嶲郡(今川南与滇北地区)、益州郡(今滇之东南至黔桂交界处)和牂牁郡(今黔南桂北地区至湘西南边境)。大致情形是:建兴元年(223年),益州大姓雍闿背叛西蜀投靠东吴,先杀死益州太守,又将继任太守缚与东吴(见《张裔传》)。受其影响,越嶲郡太守高定元和牂牁郡太守朱褒亦反蜀割据;建兴三年三月诸葛亮率部南征,“五月渡泸”,秋八月平定全部四郡(见《后主卷》)。出征路线:诸葛亮进攻越嶲郡,而令李恢绕道进军益州;李恢在昆明突围后“追奔逐北”,在“南至盘江,东接牂牁”的地方与诸葛亮部会合(见《李恢传》)。但《三国志》没有提及“七擒孟获”。
据《三国志注》卷三十五,始提“七擒孟获”的是东晋习作齿著《汉晋春秋》。该书记载说“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七纵七擒”之后,孟获心悦诚服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随后将孟获派往“滇池”(即益州),并以“渠帅”用之。为什么要如此优待孟获,《汉晋春秋》说,诸葛亮认为南中与蜀中相距遥远,直接管辖存在“三不易”即诸多不便,且难以服众,而重用孟获,让其协助管理南中,有利于长治久安。
同时于东晋成书的《华阳国志》也记载了“七擒孟获”的事情,其卷四《南中志》说:“亮南征,由水路自安上入越嶲,别遣马忠伐牂柯,李恢向益州”:“卑水”一战,诸葛亮杀高定元,此时“马忠破牂柯,李恢困於南中”:“五月亮渡泸,进征益州,生虏孟获”,后“七虏七赦”;平定南中后迁“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包括孟氏家族)于蜀中,并让孟获做了“御史中臣”(相当于国家监察部副部长)。
南朝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注引了《汉晋春秋》的说法,而没有引用《华阳国志》的说法。《三国志注》卷三十五还指出:诸葛亮“五月渡泸”的“泸水”即《汉书·地理志》所指的“泸惟水”,地点在“牂牁郡句町县”。
对照《华阳国志》和《三国志注》不难发现,二者对诸葛南征路线及“七擒孟获”之事有重大出入:《华阳国志》说南征兵分三路,诸葛亮本人没有涉足牂牁郡,其“七擒孟获”地点在益州;《三国志注》说诸葛亮七摛孟获地点在牂牁郡而非益州郡。二者对孟获身份和去向说法也不同:《华阳国志》说其是益州人,是雍闿的追随者,后至朝庭为官;《三国志注》等只说他为南中“夷治所服”,后在南中为官。
“云南说”显然是沿袭了《华阳国志》的说法。对照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料综合分析,我们发现“云南说”存在如下疑点:
其一,《滇南纪略》所载“七擒孟获”的七处地点处处有脚落似无懈可击,而恰恰因为它的“无懈可击”让人生疑:且不说事隔千年要厘清七处地点如何之难,也不说七处地点大多缺少相应的遗址遗物,仅“七擒孟获”的“七”字就有待商榷——“七”是古人特定记时常数,如“一七(七天)”、“二七(十四天)”……而“七七”为“极限”数,所以“七”常作概数表示“多次”。“七擒孟获”理解为“多次擒获孟获”可能更准确,因为要“捉住七次又放走七次”实在有些离奇。再者《滇南纪略》所言七处地点也超出了益州郡范围,既然可以不局限于益州郡,为什么孟获就逃不出后人所界定的云南省域呢?
其二,说诸葛亮“五月渡泸”的“泸水”是金沙江或其支流雅砻江,难以自圆其说。如果“渡”的金沙江,不符诸葛亮“深入不毛”的语意,据《辞源》解释“不毛”是指人迹稀少或边域荒凉之地,而三国时金沙江南岸之益州乃膏腴之地。如果“渡”的是雅砻江,时间不对,兵贵神速,不可能行军两个多月尚未进入战区。对于这一点,已有学术前辈提出过同样质疑。
其三,《三国志》明白说到,李恢与诸葛亮会合时,已将敌方(可能就是孟获)追击到了“南至盘江(即“南盘江”),东接牂牁”的地方,即今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交界处。据此理解,诸葛亮所渡“泸水”不应该在四川或云南境内。这样,不管是“东路说”还是“西路说”,其行军路线的方位及时间与之都不合。另《水经注》(卷三十七·叶榆水)载:“诸葛亮入南,战于盘(江)东”,进一步印证了“五月渡泸”地点在云南以东地区,印证了《三国志注》所指“泸水”在“牂牁郡句町县”的可靠。与《三国志》及《三国志注》背道而驰,这是“云南说”的一大“硬伤”。
历来研究三国史,学术界以《三国志》、《三国志注》为正史,以《华阳国志》为野史,而在诸葛南征问题上却一反常态以《华阳国志》为至尊,而对《三国志》和《三国志注》视而不见,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转自三国信息网 |
上一篇:一个最真实的冉闵下一篇:郑和船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