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894
UID9697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分享
精华
积分8894
阅读权限60
注册时间2013-9-2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卖家信用
买家信用
听众
收听
性别保密
|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开疆拓土的具体过程
下面从蜀汉的东、北、南、西四个方向分析蜀汉政权建立后开疆拓土的具体过程。
(一)在东方从孙权手中夺取荆州,但未能实现。章武元年(221),“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这次出军,名义上是为报仇,是因孙权杀关羽,刘备出于君臣之义才发动这次东征,其实是吴蜀两国长期以来争夺荆州的必然结果。东征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孙吴手中重新夺回荆州,但刘备失败了。陆逊“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仅得入白帝城”。刘备没有能重新夺回荆州,且损兵折将,完全丧失荆州之地,最后仅得入白帝城。这次向东边扩张,带给刘备的教训是:在曹魏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是不能全身心向东发展的。基于这种教训,刘备认识到东吴与蜀汉唇齿相依,蜀不能同时与魏吴两个政权为敌,只有暂时结好于吴,联手对付曹魏,在吞食曹魏以后,再行向东发展。在孙权数次派人示好的情况下,吴蜀结成联盟,这样就为蜀汉向北方扩张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蜀吴结为盟好后,蜀暂时没有再向东发展,所以蜀汉政权东边疆界也就一直维持在白帝城(即今奉节)一带。但这并不表示蜀汉没有再向东发展的要求,蜀汉当权者想称霸天下,当然少不了中国东南这块,只是当时客观条件尚不成熟,未及实施而已。
(二)北方是蜀汉政权全力以赴扩张的一方。蜀汉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如不向北方的曹魏征伐,便不能实现这个建国纲领。只有通过蚕食曹魏地盘,获得更多土地、人口,才能扩充实力,打败曹魏,再灭孙吴,一统天下。此即赵云所谓“先灭曹魏,孙吴自服”。蜀汉政权连年征战,基本上是针对北边的曹魏。向北边扩张,成了蜀汉建立政权后的工作重心,一切都围绕它展开。向北边扩张的计划主要由诸葛亮和其后的姜维来实施。诸葛亮辅佐蜀汉后主,在其执掌朝政12年内,对外与吴结好,对内整顿吏治,举贤任能;政治稳定后,大力奖励耕战,务农殖谷,治戎讲武;平定南中后,征发南中出产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还挑选了劲卒万人编入蜀军,号为“飞军”。经过诸葛亮几年的励精图治,蜀国“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形成了富强局面,于是诸葛亮开始发动对曹魏的进攻。在执政的10余年间,诸葛亮在大西北的关陇一带先后多次对魏征战,蚕食魏土,打击了曹魏政权,扩展了蜀的疆土。
诸葛亮不是直出秦川,而是希望绕出陇右,先取凉州,次取关中,然后东向以争中原。他采取的是法正的策略,屯驻重兵于汉中,“蚕食雍、凉,广拓境土”,徐图中原。因为曹魏的西部并不巩固,凉州是曹魏统治薄弱地区,羌族、鲜卑等少数民族时常叛乱,所以诸葛亮便想通过蚕食雍、凉,拓土纳民,在增强自己的实力后,再步步为营,北定中原。建兴五年(227),诸葛亮驻屯汉中;经过一年的准备,于建兴六年(228)春出师攻魏。由于曹魏认为刘备死后,蜀汉“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故曹魏的关中陇右防备空虚。诸葛亮出师,“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兵力集中,声势浩大。曹魏“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于是南安(辖今甘肃武山、陇西等县)、天水(今甘肃天水地区)、安定(今甘肃平凉、宁夏固原一带)三郡叛魏应亮。蜀军顺利进至今天水地区,但由于马谡失守街亭(今甘肃庄浪县东南),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同年12月,“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诸葛亮于是北出散关,围陈仓(皆在今陕西宝鸡市),粮尽而还。建兴七年(229),西出阳平关,攻取魏武都(郡治在今甘肃成县西北)、阴平(郡治在今甘肃文县西北)二郡。此二郡的夺得,有利于屏蔽汉中和益州。建兴八年(230),派魏延西入羌中(今甘肃成县西北)截击郭淮,击败郭淮于阳谷(今甘肃渭源西北)。建兴九年(231),再出祁山,大战于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后退还汉中。十二年(234)春,诸葛亮从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进军北上,与司马懿对垒于渭南,是年秋死于军中。
诸葛亮在雍凉不断地向曹魏推进,不过,诸葛亮攻占过的地方,大部分又被曹魏夺回,未纳入蜀汉版图。虽然如此,诸葛亮仍取得了拓土纳民的一些成就:把武都、阴平二郡纳入蜀汉版图,实添七县,蜀为此增设凉州。二郡既对汉中、益州起到屏蔽作用,又把蜀汉的疆域扩展到凉州境内,成为以后蜀汉向北推进,进一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的桥头堡。
诸葛亮死后,蜀汉北伐基本上由姜维主持。“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延熙十年(247),姜维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洮水以西),降服胡族治无戴部。十二年(249),维出西平(今青海西宁市),不克而还。十六年(253)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最后粮尽退还。十七年(254),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投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后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十八年(255),复出狄道,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钟题(今甘肃临洮西)。十九年(256),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于上邽,济失誓不至,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二十年(257),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魏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来援,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维闻诸葛诞失败,乃还成都。景耀五年(262),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六年(263),曹魏遣大将邓艾、钟会、诸葛绪数道攻蜀,蜀后主投降,蜀汉向北方的扩张才结束。
姜维来自天水郡,熟悉羌胡,想靠羌胡少数民族的支持,据有陇西地区,这种扩张思路是诸葛亮“蚕食雍凉”、“广拓境土”的继续,把开疆拓土重心放在今甘肃及以西地区,为此,姜维把基地移到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以便向北向西扩张,同魏争夺临洮、陇西、渭源等地。诸葛亮出祁山是沿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而姜维则将其推进到了西县以北的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基地也从汉中西迁到甘肃南部的沓中,说明蜀汉向北的扩张有了进步,疆土向北边又有所推进了。
诸葛亮、姜维连年用兵,把蜀汉疆域努力向北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他们把蜀汉势力伸入到雍凉;蜀汉北疆通过他们的努力,从汉中扩展到凉州南部,蜀汉的影响更达到今宁夏南边。虽然蜀国面临的是强于蜀的曹魏,但经过几十年的争夺,蜀的地盘扩大了,有了更多的土地和民众。
(三)南方与西方。蜀汉在这两个方向的扩张,主要是在对少数民族的平叛上。国家能驻军、征税、征兵的地方,才称得上是其疆域。蜀汉建国时,曾派官吏到西南少数民族地方进行治理,但很多都遭到杀害,使蜀汉在这些地方的统治名存实亡,不能从这些地方征税、征兵。平叛以后,才使蜀汉在这些地方的统治权真正行之有效,蜀汉才真正谈得上拥有这些地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疆域扩张。对西南蛮夷的降服,就是把蜀汉势力向西、向南延伸的过程。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南征四郡,七擒七纵孟获,孟获表示愿率众归服,四郡皆平,于是改置新置数郡。这样蜀汉把统治势力扩展到了今贵州东部边境,最西边入今缅甸境内,最南边达今云南省最南端。以后霍弋、张嶷、马忠等又把这种拓展成果巩固下来。南方、西方的扩张,为蜀汉在北边、东边的扩张提供了兵源和战略物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方向的扩张是最有成效的。
蜀汉政权从建立直至灭亡,在东南西北全方位地尝试开疆拓土,目的是想通过兼并对手领地,以扩大自己的实力,最终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没有实现,但我们应该看到,正是由于蜀汉的积极开拓,显示了蜀虽狭小,然而能以威武自强;正是由于蜀汉的积极开拓行为,才使对手不敢轻视蜀汉,才使仅得一州的蜀汉能与魏吴并存达42年之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