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881|回复: 0

曹操晚年的布局体现了枭雄本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0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曹操的一生,是东征西讨的一生。即使到了晚年也不例外:建安十七年到建安十九年,刘备袭占蜀地,二十年、曹操出兵汉中,逼降了张鲁后退回邺城休整。期间刘备孙权争而复合。建安二十一年末,征讨孙权,第二年正月,与孙权对阵巢湖;大战三个月后,接受了孙权实为议和的请降;同年末,刘备进军汉中,与张郃夏侯渊对阵。第二年七月,曹操发兵讨伐刘备,并坐镇长安。建安二十三年,汉中失利,主将夏侯渊被杀,曹操不得已而亲征。

  刘备据险而守、拒不接战,数月后,曹操退军,并连汉中百姓、退往秦岭以北,派张郃退守陈仓。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由荆州出发北击曹操、并围曹仁于樊城;七月,曹操遣于禁、庞德支援樊城;天降大雨,关羽乘机水淹七军,于禁被俘、庞德被杀;曹操再派徐晃支援;这时,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夺取荆州;关羽受到前后夹击,大败,于第二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初被孙权擒杀,同年,曹操病逝,时年65岁。看看曹操晚年的足迹,依然充满了杀伐之气;但是与早年相比,似乎弱了几分霸气。像与孙权对阵3月,未获全胜即接受请和(事实上的);与刘备征战几个月,见无法速胜,就全线后退到了秦岭、陈仓一线。关羽围樊城,直接威胁许都,两次派援军,都不是亲自出征,等等。

  不要用英雄迟暮来解释,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是千古名句;两线作战互相牵制当然是原因,但绝不是主要原因,想想当年群雄割据的时候,曹操是几线作战?其实对于曹操这样的一世枭雄来说,这一切只是更大的一个局。

  先看看曹操当时的处境。到刘备占领西蜀为止,三国的形势已彻底成形。孙权、刘备和曹操都是纵横多年的老对手、彼此都深知不好对付。曹操的实力虽占了优势,却苦于两线作战,老师疲兵,哪边都占不了上风。更麻烦的是,后方还不太稳定,保皇派与拥曹派的矛盾从来就没停过。像建安二十二年,侯音宛城叛乱;建安二十四年九月,魏讽乱邺城等。其中的侯音叛乱甚至逼得曹操从汉中前线抽调徐晃军前去平叛,不知道是不是间接导致了汉中战场的失败。除此以外,曹魏内部还有子嫡之争;一句话,曹操周围到处是麻烦。

  仔细分析一下,孙刘两家短时间里是胜不了的,这是靠拳头打出来的结论;保皇派是要坚决镇压的,这是老曹一直在做的;子嫡问题是避免不了的,是每个上位者都要面对的。所以,曹操的唯一选择就出来了,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外面先做战略防御,集中精力解决内部问题。东线,先一顿拳脚把孙权打服,接受孙权的“投降”;西线就更直接,干脆画出一块地盘(汉中)做缓冲区,把当地民众统统迁走。曹操与刘备对阵几个月,其实就是干这事去了(迁移民众的工作千头万绪,如果说曹操事先没有计划就在三个月内完成,打死我也不信)。

  所以,看上去刘备得了汉中,其实只得了一块白地,以后要想打曹魏,就先来个千里跃进无人区(汉中、秦岭)吧,待时机一到,孙刘两家就可一战而下。历史证明了老曹的英明。事情总有意外,荆洲的关羽就是个例子。

  刘封、孟达乘机取了上庸、金城三地,关中大门被打开;曹操的全部防线可能将彻底破产。危急中、老曹联系上了孙权,两者一拍既合;两家一起出兵,结果关羽被杀,孟达投降;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还让孙刘两家结了仇。但是此时老曹的阳寿也差不多了,此后的魏、晋统治者基本上都保持了老曹的战略防御的策略,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九次北上,东吴也屡次北伐,全部无功而返,反而空耗无数国力。

  当然曹魏也不是撅着屁股光挨打,偶尔也来个反击,象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由西域、张郃由子午谷、曹真由斜谷数路南征,都属于防御反击的范畴。而曹魏的继承者晋朝在修养生息近三十年后,一举灭了蜀吴,一统中国,与防御反击的正确策略是分不开的。       
       
  一个计策要成功,要同时看双方的因素。难道孙刘两家就没能人,看不清曹操的布置吗?当然不是,刘备、孙权都是当世豪杰、诸葛亮聪明绝顶,如何看不出这等阳谋?只怕不是看不出,而是破不了。刘备刚得了汉中,就失去了荆州,实力大减;比起北伐,刘备此时更在意的是夺回荆州——北上是如此困难、东吴又比曹操弱小,而曹魏看上去正忙着整顿内部,怎么做更合算似乎很明显,但是运气不会总在他这一边,这次他败了,而且败的很惨,当然就顾不上北伐了;等到诸葛亮掌握蜀汉政权并打理好内部再出兵北伐的时候,曹操的继任者曹丕早已坐稳了皇位,之前的内部矛盾已经不复存在。

  于是蜀汉的北伐就这样在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实力都不有利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无功而返。相比蜀汉的执着,东吴就“温和”多了,无论是北伐的次数还是影响力都远远不能相比。当然不会是孙权自甘平庸,问题要去东吴的政治结构中去找。东吴的上层建筑一直是以江东士族、孙家的老班底淮泗派为主的二元结构。

  到了孙权后期的时候,淮泗派的代表人物多已不在,江东士族一家独大。对于江东本土的士族来说,夺取天下的希望太过渺茫,依靠长江天险守住手中的土地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比较一下吴蜀两国的政治结构,想想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原因,你会发现问题有相似之处,本土派多是软骨头和短视之辈),所以东吴没有蜀汉那么强烈的动机。孙权在世的时候,还像模像样的北伐了几次,孙权死后,东吴就陷入了内乱(权臣乱政),就更没什么精力北伐了。

  如果仅仅是一个军事上防御反击,曹操的策略还谈不上奇谋。关键是曹操的真正目的,则往往被人忽视。那就是为后代改朝换代做准备,确立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曹操晚年的时候,已是无冕之身,而行九五之实;而他以霸治国,自然少不了敌人。曹操一生见惯刀光剑影,深知若再不待机而动,他日朝堂有变,他的后代就是最好的靶子。那时别说权位家族不保,自己都有可能被开棺戮尸(他早年可没少干这个,什么发丘中郎摸金校尉就是他首创的)。也许自知大限将至、也许是希望史书不要把自己写成一个奸臣,他决定把这一切,交给他的后代来完成,自己就做那个“周文王”。

  朝廷里的保守派根基很深,经常跳出来与之作对,他见一个杀一个,从孔融、边让到崔埮、毛蚧;甚至心腹荀彧,曹操从来就没手软过。子嫡之争,为了确立曹丕的强势、不惜再次祭出屠刀、把曹植派的核心之一,杨修给砍了(别说什么嫉贤妒能,老曹这点肚量还是有的。鸡肋之说,完全是找借口了)。经过曹操的苦心经营,新旧王朝算是平稳的完成了交接,虽然他自己是看不到了。

  在历史上,明面上不流血的改朝换代,这可以说是第一次。而之前的种种布置,竟都是为了这一刻的辉煌——这里可以用老毛的话来概括一下: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曹操,一世枭雄。 




上一篇:浅谈诸葛亮用人策略
下一篇:蜀汉不兴的原因是因为诸葛亮的圣人思想和谨慎性格而为之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6 13:15 , Processed in 0.53729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