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的出身问题历来争议颇多,必须交待一下。 陈寿一句“莫能审其本末”,害得曹家人一直被当成“黑人黑户”受到歧视。有些野史认为,曹嵩是夏侯氏的后人,是曹腾当初从夏侯家抱来的。但对于陈寿写的这句话,历来都有人怀疑,要么是他的专业水准出了问题,要么是他有别的动机。 陈寿始撰《三国志》是晋太康元年(280年),这一年陈寿四十八岁,大约九年后他完成了该书。陈寿写《三国志》的地点是在洛阳,那时他在司马氏朝廷里担任着著作郎兼中书侍郎的公职。 公元280年虽然曹操已经死了六十年了,也是司马氏建立晋朝的第十六个年头,但是熟悉当朝及前朝历史掌故的人还大量在世,别的不说,单就曹氏一族中仍然健在的就有“曹五代”的曹志、曹奂等人。 曹志是曹植之子,在晋朝担任过乐平太守、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博士祭酒等官职。太康九年(288年)即陈寿写完《三国志》的前一年才病逝于洛阳。作为同朝为官的同事兼重要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曹志理应引起陈寿的足够重视,除非曹志本人对其祖上也“莫能审其本末”,否则这一历史悬案很容易解决。 曹腾弟兄们应该有四个以上(曹腾字季兴,上面还有伯兴、仲兴、叔兴),兄弟中应该有男丁。即使开始曹家很穷,但到顺帝的时候,曹家应该很富有了,他怎么会放着曹家的孩子不要,收养一个异姓人? 所以,合理的解释是,曹嵩是曹腾其他三个哥哥中某一家的孩子,也就是他的亲侄子。当然这也是猜测,曹嵩到底姓曹还是姓夏侯,或者像袁绍揭露的那样是从乞丐那里收养的,在没有更有力的考古发现前,恐怕还要继续争论下去。 关于曹嵩的子女、即曹操的兄弟姊妹史料十分有限,综合起来推测,曹嵩至少先后有六个儿子:长子就是曹操;接下来是曹德,曹操的异母弟;老三叫曹彬,与宋代那个名将同名;老四叫曹玉,死得比较早,后来曹操曾把自己的儿子曹徽过继给他;老五的名字不详,只知道他的儿子叫曹安民,追随曹操起兵,在征讨张绣时战死;老六的名字叫曹疾,也有史书说,曹德和曹疾是一个人。 此外,曹操至少还有两个姐妹,一个嫁给了夏侯家,一个嫁给了江东的孙氏。他还有两个堂妹,即叔父家的女儿,一个嫁给了日后的部将任峻,一个嫁给了叫宋奇的人。 现在可以大致推测一下,在梁冀倒台前夕,曹腾因病去逝于洛阳。按照礼制,曹腾要回到家乡安葬,曹嵩等曹氏子弟必须辞去官职,在家守孝三年。梁冀倒台时曹嵩等人均不在洛阳,幸运地躲过了政治清算。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