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中,赵云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武将,他武艺超群、胆略过人,可谓有勇有谋,以常胜将军闻名。历史上的赵云也是三国蜀汉集团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稳重严谨、无私寡欲、奉公守法,是少数得以善始善终的武将,陈寿作《三国志》,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合为一传,而且在蜀汉所有功臣传中仅居于诸葛亮传之后,后世民间谓之“五虎上将”。赵云,刘备誉之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军中呼之为“虎威将军”,可谓虎将。本文从正史记载、演义小说、戏曲评书、影视游戏等各个方面谈谈这位三国蜀汉虎将赵云的兵器: 在正史(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司马光《资治通鉴》等)中,对赵云使用什么兵器并无只言片语的记载,所以我们无法得之历史上的赵云习惯使用什么兵器,不过按照周纬先生《中国兵器史稿》的说法,汉代“戟制最盛,矛次之”,汉末三国时代大将多使长矛,赵云使用枪矛类兵器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成书于元代的讲史话本《全相三国志平话》(有刻本刻印于元代至治年间,成书应早于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明确写到了赵云的兵器是枪,并且给出了这条枪的名字。《三国志平话·中卷》——“赵云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三国志除张飞,第一条枪。”从此以后,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对赵云形象的再创作中,基本都把赵云的兵器固定为枪,估计是赵云的形象和性格与枪这种兵器的特性搭配起来非常协调,所以几百年来的各种艺术形式中,赵云大多是手持长枪的形象,赵云与他的枪已经成为了一而二、二而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国题材的文学作品毫无疑问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最接近罗贯中原笔的版本(以下简称罗本三国),罗本三国描写赵云出场是在卷二的“赵子龙磐河大战”一节——“看看来近,草坡左侧转出一将,马上须无铠甲,拈枪直取文丑……其人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清初康熙年间茂苑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改写《三国志通俗演义》,对罗本增删情节、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从而成为三百余年来最流行的三国演义通行本,今天各个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基本都是源于这个版本(以下简称毛本三国)。毛本三国文字较罗本三国多有改动,毛本三国赵云出场是在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这两个主要版本的三国演义都描写了赵云使用的兵器是枪,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对这杆枪给出名字,书中直至赵云去世,这杆枪仍然是无名之枪。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可以看到有不少地方受到了《三国志平话》的影响,但是为什么没有引用赵云“涯角枪”的名字,而是使赵云的兵器变成一条无名之枪,我们无从得之。但是正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从此以后“涯角枪”这个名字逐渐堙没,很少有人知道,这就给后世留下了很多重新演绎的空间。 后世的评书评话、戏曲影视乃至游戏,给赵云的枪起了很多名字,其中有一个名字还是和《三国演义》能看出有一点关联的,那就是“梨花枪”,毛本《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中描写赵云力战张郃、徐晃时有以下一段文字——“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认为“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这四句是“绝妙枪赞”,这里出现了“梨花”,所以后世有些艺术形式就将赵云的枪称作“梨花枪”,其实按照戚继光《纪效新书》的说法“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于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梨花枪是创自南宋李全的妻子杨氏,《宋史》记载杨氏自诩“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跟赵云实在是没有什么关系。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